阅读历史 |

第三百二十九章 既穿官衣,当秉公行事(1 / 2)

加入书签

第三百二十九章 既穿官衣,当秉公行事 “崔大人此言差矣,属下实在不忍见到昔日同胞就此往柱死,为大局 者,应当不得有失偏颇,严纪守法,忽辱负重,仰报皇恩,恪守公思体国 之志, 如何做好副使一职或许下官不知,下官只知明白忠奸善恶、是非对错 巧是为人之本,更不得容忽他人心怀回测! 今秋受朝廷俸禄,身居巡海副使,而为人子孙,既穿官衣应当秉公行 事,为人心者,先正其心,欲正其心者,先诚其意,欲诚其意者,先致其 知,致知在格物!”

唐剑秋的话语坚定而有力,仿佛一股清流在浑浊的局势中冲刷着一 切。

他的话语虽然平和,但却透露出一种不容置疑的决心。

唐剑秋心中一动,似乎意识到了什么重要的遗漏之处,又在话语基础 上额外补了一句: “届时救郭增光事小,毁大明基业为大,若我等率先背弃于天下同像 巧至百姓,今后又如何劝善罢?摒弃邪恶?势必造成国法不清,后果堪 虞, 所谓法与情,理与义,皆为官之道所不可或缺,而为官之道在于了解 公正情理! 在下愚见,唯有万众一心,方能承载圣上的厚望,完成圣命 何况此番我们肩负重任,还需出驶邻国友邦,非比寻常!不仅意在展 示我国之雄威,缔结两国之好,更在于固两国发谊,共谋发展! 此事要是让外人知晓,只怕让人始笑大方,甚至为他人笑柄,使我 大明蒙羞,从而落下千古骂名!这岂不是与我们巡海卫国的初衷何其相 ! 皇上对我等寄予厚望,信任有加,因此,在下斗胆愿请正使大人明察 秋毫,审慎行事,以确保此行顺利,不负皇恩,不负国家! 唐剑秋抱拳愿请,他说的每一句话都金石掷地,声震四座,更是让先 前就犯过错的一些船员面露愧色。

念只念那一瞬,船上的所有官兵都纷纷投来复杂的目光,注视着唐剑 秋。

也先前所言,蛋然冷峻却颇具道理。

若今日轻易救免了郭增光,日后恐怕会有无数个郭增光出现 若人人皆以此为由,推责任,那朝廷的威严何在?岂不是要成为天 下人的笑柄! 当然,在这件事上,唐剑秋也倍感纠结,难以块择。

最开始魏忠贤的确是给了自己便宜行事之权不错,在很大程度上,不 过是一些官场上的客套话墨了,又能有多少实权在其中?他又岂能不感到 无奈与痛苦? 关于这点华玉娘非常明白,此刻的唐剑秋,就像是站在风口浪尖的舵 手,既要顾及朝廷的颜面,又要维护手下的士气,同时还要权衡各种利害 关系,实在是左右为难。

本想出个主意,可又恐人多眼杂,加之崔呈秀在此,有些话的确是不 好说的。

她深知,一旦被魏忠贤的眼线町上,甚至添油加醋地歪曲事实,恐怕 等待她们的将是黑暗的牢狱之灾。

専应星一听,也觉得唐剑秋的话颇有道理。

傅应星深知此事牵涉大局,于是急忙为他求情:“崔大人,唐副使言 之有理,此事绝不能就这样不了了之啊!”

傅应星率先发声,副使魏良卿亦深以为然,认为崔呈秀的处理手法有 失妥当。

就连戚继光的儿子戚祚国,也对这一决策表示强烈的不满。

“傅金事说的不错,崔大人,务必严惩郭增光!”

给。

“对,请大人秉公处理!”

戚祚国也附和道。

几人一同跪拜,即便是崔呈秀心中不满此刻也只能点头答应。

毕竟,魏良卿和傅应星都是魏忠贤的亲信,他们的面子崔呈秀不得不 更何况,看在魏忠贤这位九千岁的份上,他也得给几分薄面,严惩郭 增光。

“也罢,那就依唐大人的意思,念你还算心,暂且给你一个体面的 死法,郭提学,你自行了断吧!”

↑返回顶部↑

书页/目录